血管神经性头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钓鱼最头疼的就是阴漂解决起来并不难,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钓鱼的时候我们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钓位的选择,饵料的味型和状态以及浮漂的调钓等等环节都可能出现异常。但是新手最头疼的往往不是这些环节,而是“阴漂”。具体表现为浮漂的目数慢慢在水中消失或减少了,但是动作很轻和顿口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提竿也总是空。所以很多新手钓友遇到阴漂就头痛,因为又要空军了。

其实阴漂解决起来并不难,只是因为造成阴漂的原因很多,新手钓友找不到方向才不知道怎样解决。今天咱们就来分析一些阴漂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希望对新手钓友有所帮助。

一,浮漂本身原因

浮漂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的配件,每次提竿都会对它造成一定程度的撞击,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一些细小的裂纹。当然了,现在用“纳米漂”的钓友可能感觉不到什么,但对芦苇漂,巴尔杉和其他材料的浮漂,影响就比较明显了。浮漂有了裂纹之后开始吸水,浮漂的浮力发生了变化,钓目自然会发生变化。

二,天气太冷,鱼的活力不足,吸食饵料没力气

现在这段时间还没啥太大的影响,但是到了下个月,一些北方地区的温度就只有十来度了,这时候钓友就能感受到这种状态了。因为鱼儿活力不足,有时候吸食饵料没力气,有时候还会含着饵料在原地不动,但又没办法将饵料全都吸入嘴里。浮漂出现阴漂,但提竿不中鱼。这时候一定要把饵料的比重减轻一些,让饵料蓬松一些,入口性好点,让饵料轻轻一吸就吸入嘴里,这样信号才会变得有力。

三,子线太长,导致信号衰减大

这种情况也是在冷天或其他原因导致鱼儿活跃度不高的时候容易出现。这时候鱼儿吃饵的动作比较轻,如果子线还比较长,那么信号衰减就比较严重,比如说原来有力的顿口,可能在浮漂上表现出来的就是缓缓下沉一目半目,出现阴漂的现象。这时候可以用短一点的子线,比如说原来对折后是30厘米,可以改成对折后10厘米,子线用细一点,信号就会有所改善了。

四,水底有淤泥层,饵料慢慢陷入水中

在一些水流比较平缓的水域,比如说湖泊的湾岔,小河,野塘这些地方很容易沉积大量的杂物,比如说树叶啥的长期在这里腐烂。时间久了之后这里就有很厚的一层淤泥,如果饵料比重比较大,饵料入水后会慢慢陷入泥层里,这时候浮漂也会出现阴漂的迹象。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减轻饵料的比重,增加调目,让饵料不陷入泥层即可。在陷入淤泥层的时候还会出现窝子里有鱼却不吃饵的尴尬。

五,昼夜温差,鱼儿开口不积极

进入秋天后温差就会越来越大,尤其是下午出钓的时候。很容易发现刚开始钓的时候鱼口还不错,可是到了晚上浮漂就很诡异了。同样的钓点居然出现了阴漂的迹象。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温差太大,鱼儿对温度的变化太过敏感,导致开口觅食不积极。还是采取小钩细线,减轻饵料的比重,改善饵料的适口性和调整浮漂的调钓。

六,水里有暗流和其他原因

有时候水面看起来很平静,但水底或者中间可能会出现暗流。在水流的冲刷下线组会受到水流的影响往某个方向缓慢下沉。不过这种迹象比较有规律,可以采取双铅钓的方法来稳住线组。也有可能是水底不平,刚好是个斜坡啥的,饵料慢慢朝旁边滚动,也有可能是小虾之类的在水底吃饵。

结束语:在钓鱼的时候出现异常是很正常的,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调整,主要是不知道原因所在。就拿阴漂来说,很多钓友都头疼,但只要把原因弄清楚,调整起来也是非常简单的。所以有时候自己出现异常的时候如果看到别人在连杆,最好主动过去请教别人对鱼情的判断,万万不要死守和闭门造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