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神经性头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节百科痛风的合理用药 [复制链接]

1#
河南白癜风QQ群 http://www.elimenglish.com/feidian/1183.html

良心医,放心药!看中医就选南春堂国医馆

中医有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负责转运吸收人体所需的营养,并散布到全身,称得上是推动全身循环的第一动力。脾胃的健康对于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但很多人却不懂得照顾好它们。特别是到了夏天,冰激凌、冷饮、火锅、啤酒、烧烤等等,虽说满足了口腹之欲,但这样做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伤害脾胃上。

五种“*金”食物

中医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是后天之本。脾不好可以多吃一些*色的食物,促进脾胃健康。

01南瓜

南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以及果胶,可以排除进入到体内的重金属物质,有健脾的功效。南瓜中所含的果胶,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免受粗粮等粗糙食物的刺激。另外,南瓜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肠胃蠕动,是健胃消食的好帮手。中医认为,南瓜性味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清热解*之功。平时手脚比较冰凉、易疲倦、贫血的朋友可以常吃。

推荐吃法:南瓜粥

1、南瓜去皮瓤,切薄片,上锅蒸10分钟左右

2、蒸好后找个容器用勺子捣烂南瓜

3、大米提前煮上,快开花的时候,把捣好的南瓜倒入里面,一边搅一边煮,防止粘锅

4、充分搅拌均匀后,再煮上1~2分钟

5、根据个人口味可选择加一些冰糖

02山药

山药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药材,经常吃山药可以起到养胃健脾的功效。山药是高营养品,含有18种氨基酸、10余种微量元素等多种矿物质,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等作用。又有多种消化酶,可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补益全身。营养丰富,吸收好,免疫力提高,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就会增强,脾胃升降功能自然得到改善。

推荐吃法:山药排骨汤

1、排骨洗干净,放到清水锅中焯水

2、排骨和生姜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煲45分钟

3、胡萝卜去皮切块,加入锅中,继续煲15分钟

4、山药去皮,切片,加入,再煲5分钟;

5、出锅前加入盐,拌均即可

03地瓜

地瓜又称红薯,味甘性温,有助益气力、补脾胃的功效。地瓜富含黏蛋白,这是一种多糖和蛋白质的混合物,能增强血管壁的弹性,避免人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如此,地瓜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有通便功效。但地瓜淀粉含量也很高,一天不能吃太多,否则会引起胃酸过多、烧心、胃肠道胀气等症状。

推荐吃法:烤箱烤地瓜

1、地瓜洗净,控水

2、烤网上铺锡纸,放上地瓜

3、度烤1个小时,中间取出翻面

由于每家烤箱和地瓜都不一样,烘烤时间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地瓜还有些硬,可再适当延长时间。

04玉米

中医认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经、肾经、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健脾渗湿、平肝利胆的功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开胃的功效。《本草纲目》认为其“调中开胃”,《本草推陈》则称其为“健胃剂”。所以胃口不好的人,比如老年人、儿童、久病在床的人,平时适合多吃点玉米。但是经常吃(或是有胃病的人吃)就有可能出现腹痛等,因为玉米比较不容易消化,因此可以把玉米打碎或磨成玉米粉吃。

推荐吃法:玉米饮

1、将甜玉米洗净,放入锅里蒸熟

2、蒸熟后剥成粒

3、将玉米粒放入料理棒量杯中

4、加入1小杯的热水和1勺糖进去

5、用料理棒打成糊汁即可

05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除湿利水,还有抗衰老的功效。茯苓能够健运脾胃,祛湿消痰,振奋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以达痰湿去、减轻体重目的。因此,肥胖的人经常喝茯苓茶,可以减少减肥瘦身,使身体日趋健美。茯苓味甘入脾,又归阳明及心肾两经。因此,经常服用茯苓不仅可以补益心肾,还可以鼓舞阳明经气,使气血化源充足,荣养全身及面部肌肉皮肤,以达悦色之目的。

推荐吃法:茯苓豆腐

1、将茯苓20g与豆腐g伴和均匀

2、用盐、料酒调味

3、将胡萝卜和发好的冬菇放入锅内炒至半熟

4、将豆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

5、调小火慢慢焖煮,调味起锅食用

名医故事

钟*起

梅州市名中医

副主任中医师

梅州市优秀中医工作者

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第二、第三届委员

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第一届岭南养生文化研究促进会委员

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从事中医教学(中山医学院梅县分院任教)三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多年,中医基础理论扎实,精研中医内、儿科各种疑难杂症。临床上突出中医特色,坚持辩证论治。不断积累经验,对内科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慢性冠心病、慢性胃炎、结肠炎、神经性、血管性头痛、妇人经期头痛、美尔氏综合症及对肺癌、肝癌、肠癌等疑难杂病的诊治颇有疗效。尤其擅长小儿急性肾炎、小儿滴尿症、咳嗽、哮喘等儿科疾病的中医辩证治疗。在省级以上刊物杂志发表论文7篇,其中《田七青黛汤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36例临床小结》一文获第四届梅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并载入《共和国名医专家大典》重要著作中。本人组方并参与《风寒止咳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寒犯肺型咳嗽》的科研,并发表于《新中医》杂志。《温肾健脾渗湿法治疗小儿滴尿证38例》发表于《新中医》,并收编入国家版《中华医药大百科文库、中华名医高新诊疗通鉴》一书中。

坐诊时间:周一、二、三、五、六上午

分享 转发
TOP
2#
TF19元潘多拉1折秒杀秒杀 http://www.heyixiaosm.com/jbxx/19127.html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导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淀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症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淀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常常伴有尿酸性尿路结石、尿酸盐肾病;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的现象。

想要对症治疗首先要了解痛风的2大发病机制:

1尿酸的产生嘌呤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缺陷所导致的嘌呤利用障碍和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增强是尿酸生产增加的主要原因,该病因约占痛风的10%。2尿酸的排泄尿酸排泄减少,该病因约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90%以上。尿酸排泄减少可能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具体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了解痛风的发病机制后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对症下药: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此症状通常在抽血化验时可以发现血尿素浓度增高,但是并未出现关节炎、高尿酸石或肾结石等临床症状。2急性关节炎期发病时间常常在午夜或者清晨,通常会在数小时内出现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等症状,常见部位多在单侧拇趾及第1跖趾关节、踝、膝、腕、指、肘等处,并伴有发热、头痛、白细胞升高等症状。3痛风石与慢性关节炎期长期尿酸盐结晶在关节附件的肌腱、腱鞘及皮肤结缔组织中过多沉淀,导致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形成白色大小不一的异物结节便是“痛风石”,常常出现在耳廓、跖趾和掌指关节,多为关节远端及关节受累所致。4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两方面。尿酸盐肾病表现为肾小管浓缩功效下降、夜尿增多、低比重尿、血尿、蛋白尿、腰痛、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晚期会出现肾功能不全等情况;而尿酸性尿路结石表现为尿酸结石呈泥沙样,较小的可以随着尿排出常常并无其他伴随症状,但是对于较大的可以出现肾绞痛、血尿、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症状。

痛风的药物治疗

在选用药物前首先应该知道,应用痛风药物的目的是迅速有效地缓解和消除急性发作,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尿酸盐沉淀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以及治疗其他伴发疾病。针对痛风的不同临床阶段,抗痛风药物可分为控制急性关节炎症状和抗高尿酸血症两大类药物,其中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的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而抗高尿酸血症类药物主要有别嘌醇、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和苯溴马隆、丙磺舒等促进尿酸排出的药物两大类。一控制急性关节炎症状的药物1、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药物,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消炎作用,用药后18-24小时后疼痛有所缓解,并且关节红、肿、热的症状也逐渐消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药物对于一般性疼痛以及其他类型关节炎无作用,另外由于使用药物后不影响尿酸盐的生成、溶解与排泄,因此无降血尿酸的作用。通常建议使用剂量为0.5mg/h或1mg/h,用药后应特别注意可能引起的严重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以及神经*性等不良反应。对于使用秋水仙碱的患者,经常被问到使用药物后何时才能停药,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使用药物后疼痛、炎症明显缓解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24小时总量达到6mg时,出现以上3个停药指标之一时才可以选择停药。2、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像双氯芬酸、布洛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症状,其中双氯芬酸建议使用剂量为每日75-mg、布洛芬建议使用剂量为0.3g每日2次,美洛昔康建议使用剂量为每日7.5-15mg分1-2次服用、塞来昔布建议使用剂量为每次mg每日1-2次。使用这一类药物时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疗程要短、用量不宜过大、建议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另外为了减少胃肠道刺激建议在饭后服用;除此之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类药物对于有过敏史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胃出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哮喘史、血管神经性水肿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炎症性肠病以及严重性心力衰竭患者禁用。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作为首选用药,应在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常规治疗无效或因严重不良反应不能使用时,才可以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短程治疗,此类药物起效快、缓解率高,但是容易出现“反跳”现象,停药时可以适当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者非甾体抗炎抗炎类药物。以泼尼松选用较多,建议使用剂量为0.5-1mg(Kg.d),3-7天后减量或停用,疗程不超过2周,在使用时可以同时口服秋水仙碱1-2mg/d,防止停药后出现“反跳”现象。二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1、别嘌呤醇:主要适用于慢性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的治疗,控制急性痛风发作时需要同时服用秋水仙碱或其他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尤其是在治疗开始的几个月内,不仅如此还可以用于伴有或不伴有痛风症状的尿酸性肾病、反复发作性尿酸结石患者、预防白血病、淋巴瘤或其他肿瘤在化疗或放疗后继发的组织内尿酸盐沉积、肾结石等治疗。使用剂量通常建议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逐渐增加使用剂量:初始剂量每次50mg,每日2-3次。小剂量使用可以减少早期治疗开始时的灼烧感,也可以规避严重的别嘌呤醇相关的超敏反应,2-3周后增加使用剂量至-mg,分2-3次服用;而对于严重痛风患者每日使用剂量可用至mg。维持剂量建议每次-mg,每日2-3次服用。相对于正常成年患者,对于肾功能下降的患者使用剂量需要格外注意,对于Ccr60ml/min,别嘌呤醇应减量使用,使用剂量建议在50-mg/d,对于Ccr15ml/min应禁用。对于别嘌呤醇来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使用剂量有关,因此当使用最小剂量能够使血尿酸达标时,不建议继续增加使用剂量。2、非布司他:主要适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不推荐用于无临床症状的高尿酸血症。通常起始剂量为40mg,每日1次,如果使用2周后血尿酸水平仍不低于6mg/dl,建议剂量增加至80mg,每日1次。对于肾功能不全Ccr30-89ml/min的患者无需调整使用剂量。在服用非布司他初期,经常出现痛风发作频繁增加的情况,这是因为血尿酸浓度降低,导致组织中沉积的尿酸盐动员,为预防治疗初期的痛风发作,建议同时服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另外在使用非布司他期间如果出现痛风发作,通常无需中止非布司他治疗。但是对于正在接受硫唑嘌呤、巯嘌呤治疗的患者应绝对禁用。三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1、丙磺舒:主要适用于高尿酸血症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及痛风石患者。使用剂量通常为一次0.25g,每日2次,一周后可增加至一次0.5g,每日2次,原则上以最小有效剂量进行维持治疗,但是也可以根据临床表现以及血和尿尿酸水平调整药物使用剂量。服用此药物时应保持摄入足量水分,每天ml左右即可,以便防止形成肾结石,必要时可以同时服用碱化尿液的药物,在使用期间应该定期检测血和尿PH值、肝肾功能及血尿酸和尿尿酸水平等指标。2、苯溴马隆:主要适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的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痛风结节肿等。长期使用对肾脏没有显著影响,可用于Ccr20ml/min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对于Ccr60ml/min的患者也无需减量使用,每日50-mg即可,但是Ccr20ml/min的患者应禁用。成年患者使用剂量一般为一次50mg,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用药1-3周检查血尿酸浓度,在后续治疗中成人患者以及14岁以上患者使用剂量应为每日50-mg.一般服用苯溴马隆6-8d后血尿酸会明显下降,降血尿酸强度及达标率强于别嘌呤醇,坚持服用可维持体内血尿酸水平达到目标值,长期治疗可以有效溶解痛风石。在使用苯溴马隆治疗期间需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治疗期间饮水量不得少于0-0ml,以促进尿酸排泄,避免排泄尿酸过多而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在开始用药的前2周酌情给予碳酸氢钠或枸橼酸合剂,使患者尿液PH值控制在6.2-6.9之间,并定期检测尿液的酸碱度。3、非布索坦:该药物对于氧化型和还原型的XOR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别嘌醇相比其降低尿酸的作用更强大、持久,可用于治疗痛风的慢性高尿酸血症,不仅如此作为非嘌呤类的XOR抑制剂,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起始剂量可以为40mg/d或者80mg/d,其中80mg的使用剂量对于重症患者更为有效,对于40mg/d服用2周后血清尿酸水平仍高于6mg/dl的患者使用剂量可以调整至80mg/d。但是需要注意服用硫唑嘌呤、巯嘌呤的患者禁用。

特别提醒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注意多饮水和使用碱化尿液的药物,此外在使用此类药物之前要测定尿尿酸的排出量,如果患者的24小时尿尿酸的排出量已经增加至3.54mmol或有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应禁用此类药物,而有溃疡性疾病或者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痛风的治疗除了选用抑制炎症反应药物、抑制尿酸合成药物与增加尿酸排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外,也不可以忽视痛风常伴发的一种或多种代谢综合征,这些疾病的存在也是增加痛风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治疗痛风的同时,应积极治疗伴发的相关疾病。

例如高血压伴痛风患者可以联合氯沙坦、氨氯地平等进行对症治疗,高血脂伴痛风患者可以联合非诺贝特、阿托伐他汀钙等进行对症治疗等。具体给药方案还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进行制定,切不可盲目用药,以免增加用药风险。

来源:药店经理人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03

2、傅宏义.《新编药物大全(第4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07

温馨提示

声明:本文的内容采集,包含图片、视频、字体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