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www.qfl168.com/dxal/bbzl/2282.html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长生不老”,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在晚年时间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到处寻仙求道,最后落得身首异处。人类也一直在探索“永生”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之前单纯的寻仙求道到现在临床可操作阶段,发展成为“人体冷冻”技术。
什么是“人体冷冻”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人死之后,将遗体冷冻起来,进行低温保存(摄氏零下度以下),梦想未来能通过先进的医疗科技使他们解冻后复活及治疗。
听起来比较科幻,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却有人将它付诸行动。
我国首个冷冻人展文莲女士,是第一批本土实施人体冷冻技术的志愿者。在年5月8日,年仅49岁的她因肺癌病逝,病逝之后马上实施冷冻手术,如今4年过去了,她还有希望“复活”吗?
展文莲于8年出生,她的丈夫叫桂军民,两人自幼便相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的父母都是援疆干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但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展文莲的父母来自山东,桂军民则来自河南。
他们两家人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但能相聚在一起就是缘分,彼此也都比较珍惜之间的缘分。两家的小孩常常在一起玩,日久生情,随着年龄的长大,展文莲情窦初开,慢慢喜欢上了这位邻家大男孩桂军民。
他们一起上学和放学,手牵着手一起奔向幸福的生活。放学后,展文莲在前面骑着自行车,桂军民则在后面追着跑,跑得汗流浃背,但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一路小跑跑了5公里,跑累了两人就坐在草地上休息,望着天空,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展文莲的家境比较好,而桂军民则比较贫寒,又是一位男生,在校是体育生,常常吃不饱饭。展文莲为了让桂军民吃饱饭,将家里的粮票偷出来塞到他的书包里。
两家父母看着他们这样,知道他们恋爱了,但并没有加以阻止,因为这是一种缘分。
可是就在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展文莲的父母被调回老家山东,展文莲也跟着父母回到老家,而桂军民则留在新疆。
两人分开后,并没有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反而愈来愈深厚。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两人只能以书信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感情,“鸿雁传书”在这里最适合他们。
虽然两人相隔数千里,但彼此的心紧密连在一起。他们在信中相互表达近况、相互鼓励好好学习。
展文莲因高考发挥失常,没能考上大学,而桂军民考上了上海的一所体校,两人不得不面临新的选择。展文莲高中毕业后,在一家银行工作,桂军民进入大学学习,两人还能在一起吗?
桂军民后来以实际行动证明:只爱展文莲一人。
桂军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当了一名老师。在年,相恋多年的他们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桂军民本想着将展文莲的户口调到上海来。
眼看幸福的生活就在眼前,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乱了这计划。
结婚没过久,展文莲的父母因一场车祸双双遇难,留下三个还在读初中的弟弟妹妹,作为家中大姐,父母去世,理应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展文莲写信告诉桂军民这噩耗,并告诉丈夫自己只能留在山东商河县照顾弟弟、妹妹,不能来上海。桂军民并没有责怪展文莲,反而对她表示赞同。
桂军民思来想去,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决然地辞去上海体面的工作,不远千里来到山东展文莲的身边,陪她扛下这所有的一切。
桂军民在当地找了一份教体育的工作,妻子为了弥补未上大学的遗憾,通过成人自考拿到本科文凭,在银行的工作也得到了转正。他们共同抚养弟妹长大成人,也迎来了他们爱情的结晶,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妻子在工作闲暇之余,去做慈善工作,帮助小区里的孤寡老人及贫困学子。丈夫桂军民曾自豪地说:“妻子心眼儿好,不仅对双方家庭有困难的兄弟姐妹倾力相助,还热心公益,经常资助灾区困难孩子。”
如果不出意外,或许他们会一直相守相爱一生。
可是如此善良的人并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在年的某一天,47岁医院体检,顺便她也检查一下,因为她脖子上长了一个黄豆大的“小疙瘩”,没想到这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完全扰乱了他们幸福、平静的生活。
丈夫拿到这结果:肺癌晚期,简直不敢相信,妻子平时的身体素质很好的,一分钟还能做50个俯卧撑,好端端的,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桂军民不愿相信这结果,带医院去检查,以及咨询他在国外学医的同学,无一例外是同一种结果。这结果犹如给妻子判了“缓期死刑”,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深爱的妻子。
事已至此,丈夫只能面对现实,强打着精神对妻子安慰地说:“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是能治愈的!”
展文莲非常笃信丈夫的话,丈夫是她唯一的“靠山”,是支撑她强大的精神动力。妻子也是非常积极乐观地治疗,开启她的化疗之旅。
可是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多,妻子的头发大把大把的掉,面黄肌瘦,痛不欲生。看着妻子在病房里痛苦的表情,丈夫桂军民心如刀绞。
医院化疗痛不欲生,还不如带着妻子出去外面散散心,看看外面的世界,或许心态好,病就好了。不过,这只是自我安慰罢了。
于是,桂军民带着妻子一起去了不少地方旅游,看看风景,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瞬间。
但这些不能阻挡他妻子癌细胞的扩散,病魔是那么的无情。在年12月的一天,展文莲起床时,感觉头痛欲裂,以为是感冒了,吃了几颗感冒药,但没有什么效果。
下床时,感觉双腿无力,站都站不稳。丈夫马上意识到情况不妙,医院。经过医生一系列的检查,妻子的癌细胞已经扩散至脑部,造成脑出血,得马上进行颅内减压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
手术前,妻子特意化了一淡妆,并微笑地告诉丈夫桂军民:你一定要记住我最美的时刻。丈夫两眼泪花强打着精神应合着:我一定记住。
术后,妻子展文莲在病床虚弱无比,已经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了,只能听天由命。
无能为力的丈夫,为了减轻妻子的疼痛,有尊严地逝去,将妻子从重症监护室转移至临终关怀病房。
丈夫桂军民一如既往地照顾着病房里虚弱的妻子,无不感动着住着病房里的其他病友及医生们。病房主任也被他们的深情所打动,有一天,主任医生无意间给桂军民透露出一个消息,对他说:“你有没有听说过“人体冷冻”技术,将你的妻子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低温保存,待将来技术发达时候,将其“复活”。
桂军民一听眼前一亮,他在其他报纸上看过此例报道,他觉得可以试一试。按照医生的指引,他联系到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们,进行一番实地考查。但没有作最终决定,还得回去跟家人们商量一下。
他的家人们大都是持反对意见,他们觉得这是一个“破天荒”的决定,人死不能复生,死后应尊重死者。他的儿子也比较支持老爸的决定,认为这是给父亲一个念想,让其觉得母亲并没有离我们而去,只是睡着了。
最后还得征求妻子展文莲的意见,虽然妻子说不出话,但意识还是很清醒的。
丈夫来到妻子的病房前,俯下身子在妻子的耳边说着:“你的病现在治不好,给你想个办法,你先睡一觉,行不行?”
妻子用手拉了一下丈夫的衣袖,则表示同意。
最后丈夫与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达成协议,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也告诉他这项技术所存在的危险:冷冻时,冰晶可能会刺破细胞膜和血管,这样细胞就会失去活性,实验也就失败了。
但桂军民心想:失败了,大不了将遗体火花,或许还有可能复活。他决定放手一搏。
年5月8日凌晨4点零1分,展文莲呼吸停止,身体死亡。
在病房外等待多时的银丰研究人员,迅速投入工作,进行处置。
专家们向她体内注射了抗凝血、抗氧化的药物,并通过循环系统注射冰盐水进行降温。
此后,又进行了气管插管,并使用呼吸机等设备维持她的生理功能。
经过55个小时的手术过程,将展文莲的身体降温至零下度,头部朝下放入液态氮罐中封存30年,以求未来技术将其复活。
在放入罐前,丈夫与儿子见了展文莲最后一面,妻子脸上并没有想的那样面色苍白,反而有点红润。在桂军民心中,妻子只是睡着了。
“人体冷冻技术”需要一笔高昂的费用,不是一般人所承受的,但好在展文莲是首个“冷冻人”,银丰的工作人员将其一切费用全免。这样让桂军民没有了经济负担,可以大胆地去见证“奇迹”的时刻。
但面临着来自外界许多的争议,许多人认为这是很荒诞的想法,不可能实现,毕竟这项技术,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例成功,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项技术的发明,从无到有,需要一个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不断去探索发现。
还有就是如果这项技术真的能够将“冷冻者”复活,还面临着一些社会伦理问题:它是否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被复活的人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生活?如果科学能改变人的生死,地球会不会出现人口大爆炸?
面对这些争议,桂军民曾表示:
很多人会说,你这样做是不是太自私了?我不这么认为。当你看到自己最亲的人躺在那里,你无能为力的时候,能感觉到她的生命一天一天往下数,没有经历过这个事,你站在外面说话,永远不行。”
不管怎样,桂军民对妻子深情的爱是值得可敬的,他也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如今四年过去了,桂军民过得怎样?
在妻子去世的前两年,桂军民生活一团糟,整天沉浸在痛失爱妻的悲痛之中。直到有一天他痛风发作,在床上躺了几天,身边没有可照顾他的人,儿子又在外地工作。
这时候,他意识到自己不能这样委靡不振,还要等待妻子“复活”,需要振作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慢慢走出阴影,重新面对生活,时不时还要去银丰冷冻机构去看望一下妻子。
如今,桂军民在学生的介绍下,谈了一个女朋友,他说只是搭伙过日子,心里只有那沉睡的妻子展文莲,也祝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桂军民与银丰机构签了30年的协议,如果30年还不能复活,继续签,他自己也表示与银丰机构签署“生命延续计划”,陪伴妻子一起“复活”。
不管能不能实现这愿望,桂军民为爱冷冻妻子30年,一片深情值得大家赞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复活”的希望只会越来越大。
他也一直没有放弃等待妻子醒来:我不会幻想3、5年就能解决,但我觉得未来20、30年是完全有可能的。冷冻这件事让我有了奔头,只要我活得足够长,我就一定能看得见。”
最后,希望他的愿望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