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I类药物全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由于这类药物的通用名都是“xx普利”,因此又简称为普利类。普利类是高血压药中最常见的一大类药物之一,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合成而控制高血压,因其在降低尿蛋白、延缓左室肥厚、改善心衰等心脏、肾脏方面的保护作用强大,成为心内科医生首选的降压药物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普利类按照化学结构主要分3类:第一类含巯基,代表药有:卡托普利等;第二类含磷酸基,代表药有福辛普利等;第三类含羧酸基,代表药有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总的来说,普利类药物不良反应轻,特别是不含巯基的第二代如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常见的不良反应。1与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生成受阻有关的副作用此类副作用主要有低血压,一时性蛋白尿,高血钾、窦性心动过缓、头痛等,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这些副作用很快消失,一般不用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普利类与保钾利药、钾补充剂(包括含钾的盐替代品,比如氯化钾缓释片、门冬氨酸钾镁片、低钠盐等)或其他可导致高钾血症的药(如环孢素或吲哚美辛)合用时,可能会有升高血钾,所以应监测血清钾浓度。慢性心衰患者首剂应用(第一次服用普利类)易引起低血压、心衰等,可以通过调节起始剂量,如依那普利5mg、培哚普利2mg等,病人一般都可耐受;另外初次服用最好是平卧在床,减少低血压的发生。2与缓激肽、前列腺素活化有关的副作用
此类副作用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咽部不适,刺激性干咳、声嘶、呃逆等。
多数患者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喉部有痒感,偶伴鼻塞,一部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可减轻消失;建议用药剂量不要偏大。近期有呼吸道炎症慎用。不能耐受建议更换为ARB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沙坦”类)。
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首次用药或治疗最初24小时内。由于可能致命,一旦怀疑为血管神经性水肿,立即停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终生避免应用。
3与药物结构有关的副作用卡托普利含有巯基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味觉减退或丧失,过敏性皮炎,一过性蛋白尿,皮肤瘙痒、发热等。但是依那普利等第二代普利类因为不含巯基,因此没有这方面的副作用。味觉丧失表现为完全或部分丧失,口腔呈金属味或酸味,多为暂时性,2-4周可自行消失或恢复正常。但在大剂量或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可能因此终止用药。蛋白尿发生率因人而异,通常在治疗3-9个月出现,并且用给药剂量有关,停用后消失。4肾功能损伤前面提了普利类会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为什么现在又说它会损伤肾脏?由于普利类能扩张肾小球的动脉,降低肾小球小动脉张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可以增加肾动脉的灌注,保护肾小球的功能。但是,在有肾功能不全,尤其是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面前,普利类扩张肾小球的出球动脉>入球动脉,相当于一个水池排水>加水,水很快就排干了……此时对肾小球小动脉张力的降低,反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静脉压降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引起肾功损伤。因此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或者肾动脉狭窄者禁用普利类。此外,肾功能下降患者早期在使用普利类出现血清肌酐升高,减少利尿剂剂量,多会改善,一般不需停用。服药1周后可定期检查肾功能;后续监测根据血肌酐变化情况选择,血清肌酐正常者2-4周1次,升高者1-2周1次,但若血清肌酐较用药之前比增加40umol/L,或达到.2umol/L,应停用普利类。5其它罕见不良反应比如如脱发、男性乳房发育、畸胎等。总之
每一种药都像硬币一样具有两面性,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同样重要,我们要全面了解它的特性才能更好的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