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能量蓄积 玉米价格走强受阻_食品原料_产业经济
近期,由于我国玉米市场出现反季节大涨行情,使得国内玉米价格大幅高出去年同期水平,并导致肉类价格不断攀升,影响社会物价稳定。为此,*府部门可能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国储玉米销售出库;同时随着气温降低,东北新玉米上市量也将继续增长。以致后市国内玉米市场将高位调整,部分地区价格可能有所回落,具体分析如下:
中国玉米产量增加,市场需求同步提高
从2006年12月份USDA公布的供需平衡表来看,中国2005/06年度玉米产量为13936万吨,高于上年度的13029万吨。这对于玉价格上涨有一定压力。不过,中国国内2005/06年度的玉米总消费量为13700万吨,较上一年度仍增长了600万吨,因此,预计在2006/07年度中国玉米需求量还将继续增长,且增幅也较大。由于我国玉米深加工也在不断扩大,对玉米的需求量也会逐渐增长,所以尽管产量也有增加,但较大的需求仍将给我国玉米价格高位带来一定支撑。
玉米价格同比偏高,拉动肉类价格明显上涨
近期,由于我国玉米价格连续攀高或部分地区大涨小跌,目前国内玉米价格普遍大幅偏高于去年,东北主产区玉米价格现同比高出200-240元/吨;关内产区价格同比每吨高出280-320元。由于玉米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国内生猪价格相应攀升,目前我国品种猪价格约4.9-5.4元/斤,相对11月环比价格上涨了15-20%,部分偏高价格涨幅高达30%左右,拉动肉类价格明显走高。受物价上涨影响,*府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关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平抑物价,郑州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会,吉林榆树玉米竞价交易会,种种迹象均表现出*府平抑物价的意愿,玉米价格继续走强阻力增强。 上市高峰即将来临,玉米市场面临高位调整 由于我国将进入寒冬季节,东北玉米脱粒将继续加快,以致玉米上市高峰期即将来临。由于目前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主体仍是深加工行业,粮库玉米收购尚未大范围展开。加上出口玉米推迟甚至可能违约,这样东北玉米市场竞争收购局面将有所改观,市场供应压力相对缓和。深加工企业玉米在敞开大批量收购,适当补库以后,用粮企业在资金、库容以及考虑高价风险等因素,部分用粮企业将控制玉米收购量,后期将可能出现高位调整。 深加工企业出价高,继续提价空间不大 近期,国内产区大部分地区玉米价格涨势趋缓,但仍有部分地区出现不同幅度上涨现象,尤其是吉林和山东淀粉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明显上涨。目前大成玉米挂牌价1360元/吨,水分14%;*龙挂牌价1360元/吨,水分14%,自然水玉米1100-1140元/吨,水分31%左右,价格提升20-40元/吨;山东淄博淀粉厂玉米进厂价1540元/吨,价格提升20-40元/吨,水分含量15%左右。由于目前深加工企业的继续提价,使得收购数量明显增加,企业不仅满足了日常生产需求,而且储备了充足的货源,后期继续提价空间及意愿将会减弱。 饲料企业采购不积极,销区价格涨势趋缓 虽然,目前南方饲料企业玉米库存并不充裕,但由于近期产区玉米价格不断上涨,加上铁路运输费用增加,使得南方销区玉米到站价格同比高出300元/吨以上。而销区饲企大多认为,目前玉米价格显得明显偏高,并对后市价格并不看好,玉米采购仍较谨慎,尽管近日到站玉米量相对有所增多,但批量采购建仓仍未展开。但南方大部地区价格涨势开始趋缓,目前四川、湖南、江西、上海和浙江等地玉米价格保持稳定,已经停涨趋稳。 豆粕价格振荡走低,玉米市场消费削弱 近期,我国豆货市场价格连续振荡,并有所走低。据悉,目前山东沿海地区豆粕集中成交价2160-2200元/吨,价格下跌10-20元/吨;河南郑州豆粕成交价2280-2300元/吨,价格下跌20-30元/吨;江苏连云港豆粕成交价2200元/吨左右,价格下跌20元/吨;辽宁沈阳豆粕成交价2120-2150元/吨,价格下跌10-20元/吨。和月初相比,不少地区豆粕下跌幅度达到50-80元/吨,相关品种豆粕价格振荡走低,与玉米的比价效应缩小,对玉米市场消费起到抑制作用。 综合分析,目前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虽然依旧保持高位坚挺,但市场发展中已经开始蓄积着潜在的利空因素,玉米价格的上涨,使得肉蛋奶价格不断提高,拉升了物价水平,使得*府有部门密切关注,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平抑物价,而且深加工企业的高价敞开收购,已经使得企业库存猛增,南方饲料企业由于采购成本的大幅攀升观望心态明显增加,而随着还贷日期的临近,农民的售粮数量将会增加,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后期国内玉米市场行情面临高位回调危机,但幅预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