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神经性头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警惕又到野生蘑菇中毒高发期,东营已出现
TUhjnbcbe - 2025/6/24 18:53:00

记者吕增霞巩奕含通讯员刘美媛张秀玲

01:26

夏秋季节是野生蘑菇生长和采摘旺季,也是毒蘑菇中毒高发季。近日,东营开发区报告了三名因采食野生蘑菇而出现中毒症状的病例,好在量少,经过治疗后,3名患者症状缓解,现状态良好,无危重死亡病例。

6月16日下午4点27分,市卫生健康委开发区分医院报告:收治3例误服野生菇出现头痛症状病人,立即将情况上报东营市疾控中心,采摘患者所误服的野生菇,并按要求派3名调查员对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据悉,3名患者于6月16日下午2点30分左右在开发区辽河农贸市场对面桥头的树下草丛内,采摘野生蘑菇后共同少量食用,自觉味苦咀嚼后吐出,食用约1小时后发病,出现头疼、头晕、胸闷的症状,经过催吐、洗胃、输液治疗后,3名患者症状缓解,现状态良好。

东营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科科长张立军介绍,在做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为准确判断毒蘑菇种类,确定毒素,指导对症治疗,市疾控中心第一时间联系省疾控中心专家,将蘑菇图片传送国家疾控中心,经国家疾控专家比对,初步判断此野生菇为“黄盖小脆柄菇”,具有一定胃肠炎或者神经毒性。随后将采集到的毒蘑菇标本邮寄国家疾控,作进一步鉴别和毒理分析。

17日下午,记者来到辽河农贸市场对面的绿化带附近,发现草丛里生长了许多野生蘑菇。夏季是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期,由于雨水较多,气温高,地面潮湿,野生蘑菇生长旺盛。在华北地区的毒蘑菇多种多样,如肉褐鳞环柄菇,淡红鹅膏、卷边桩菇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主要伤害也有不同,有急性肝损害型、神经型、胃肠型等。

东营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科工作人员刘美媛介绍,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含有的毒性成分不一,所引起的损害也不一样。一般人难以辨别有毒无毒,有些野生蘑菇毒性极强,一旦中毒,死亡率很高,非常危险。常说的“穿鞋、戴帽、穿裙”的蘑菇不要采。因为有“菌盖、菌环、菌托”的蘑菇多为鹅膏属,而鹅膏属的蘑菇大多都含毒或剧毒。但没菌托和菌环的蘑菇仍可有毒。比如剧毒的肉褶鳞环柄菇和毒粉褶蕈都没菌环和菌托。

因此,东营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的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不盲目采食野生蘑菇才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关键。要树立“不采摘、不售卖、不食用”的观念。可选购人工栽培蘑菇食用,若要食用野生蘑菇可到正规的市场购买熟悉的蘑菇来食用,或到规范的餐厅食用。

万一误食蘑菇中毒如何自救?出现蘑菇中毒,应立即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把手指或牙刷柄等伸进咽部催吐,同时尽快送往最近的医疗单位,进行催吐、洗胃、导泻,以尽快排除毒素。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

1
查看完整版本: 警惕又到野生蘑菇中毒高发期,东营已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