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神经性头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培恩青年医生第第八章颈源性头
TUhjnbcbe - 2021/2/7 7:16:00

Day

学习锦囊

随时在培恩e学后台回复关键词

查找学习资料

培恩e学助力疼痛学学习

真正成为疼痛进阶超级利器

从今天起培恩e学将会选取

《疼痛病学诊疗手册》

头与颌面部疼痛病分册

中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萨迪

培恩E学

学习

懒惰

第八章颈源性头痛

第三节治疗

(二)非侵袭性治疗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经皮电刺激、热疗、磁疗、超短波、中频电疗、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等疗法。作用机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管扩张;促进致痛物质代谢;抑制神经的兴奋性;促进机体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抗炎止痛。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基本、最方便的方法,常选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镇静药、抗痉挛药、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药物。尚无特别针对颈源性头痛有特效的药物。对于疼痛较轻、病程较短、发作频率较低的患者,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药物治疗的首选,它们在减轻炎症反应的同时减轻疼痛。病情严重的患者,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明显减轻疼痛。三环类抗抑郁药及抗癫痫药用于治疗颈源性头痛已有较长历史,通常小剂量即可控制颈源性头痛。中枢性肌松药如盐酸替扎尼定和乙哌立松等亦有较好止痛作用。冯金升等将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分为4组,NSAID类药物治疗组有效率低于局部注射、手法、针刺治疗组,仅56.67%的患者治疗有效。

(三)神经介入治疗

现行治疗各种疾病的疗法种类很多,以往大致分为两大类:即非侵袭性治疗和手术治疗。微创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是现代医学发展起来的第三种治疗方法,弥补了药物、手术疗法的不足和缺点。随着神经介入治疗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以神经介入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已成为颈源性头痛常用的、疗效确实有效的方法,是疼痛科医师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1.选择性神经阻滞治疗

(1)高位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效高于枕神经阻滞,但操作难度及危险性高。药物注射到C2~3椎间孔可扩散到C1~3脊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内,局麻药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的钠和钾离子流,从而阻断痛信号转导通路以减轻或解除患者疼痛;而皮质醇类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某些神经性疼痛患者的疗效,治疗机制主要是该药能作用在患者受压的神经周围,减轻或解除该部位周围组织水肿,同时减轻对神经组织细胞的压迫,达到减轻或解除患者该部位神经支配区疼痛的目的,此外,皮质醇类药物还可以降低组织细胞的磷脂酶活性,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具有抗水肿预防粘连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疼痛;而B族维生素则可改善神经纤维的营养和功能状态,发挥其治疗作用。

(2)星状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被认为是支配头、颈、肩及上肢的主要交感神经节,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使阻滞部位的交感神经节支配的血管运动、肌肉紧张、痛觉传导的兴奋性受到抑制;促进局部炎性渗出物和致痛物质的吸收,组织新陈代谢增强,从而阻断了疼痛-肌肉组织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另外,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在不降低脑灌注、不改变脑的自身调节功能前提下,降低支配区域的血管紧张度,改善其支配区域的血流,从而改善头颈部的血供。

(3)C1、C2脊神经后支阻滞:即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阻滞,该法可以降低神经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病变的恢复,由于药液直接注入病灶区域,所以该疗法疗效较好,通过临床观察,以枕部、顶部、颞部疼痛为主的患者,均可行C2、C1脊神经后支阻滞,且疗效好,对于急性发作、疼痛剧烈患者尤为适用。但C2横突的定位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且邻近有许多重要神经、血管,因此,颈脊神经后支阻滞应由有经验的疼痛科医生进行操作,应在影像引导下施行选择性神经阻滞为主的综合治疗;椎动脉在C2向外侧转折后上行,椎动脉孔向处侧开口,进针时易刺入;在进针时要分段多次回吸,严防药物误入椎动脉,注药时应先注入少量试验量,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再分次缓慢注射;注射过程中要反复询问患者的感受,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此外,操作中应严防药物误入蛛网膜下腔。

(4)枕大神经与枕小神经阻滞:操作简单,见效快,且比颈椎神经根阻滞及颈部硬膜外阻滞安全性高,对病程短、年龄轻的患者疗效更好,而对老龄患者的远期疗效较差。

(5)颈椎关节突关节注射:可依据医生的查体对于局部激痛点部位进行相应颈椎关节突关节注射治疗。

颈部硬膜外阻滞疗法风险较大不常采用,仅对于严重的患者在影像引导下完成,且患者应住院治疗。

目前疼痛资源共享群1、2、3、4、5、6群

均已满员,

感谢疼痛伙伴们对培恩的支持信任!

七群已经建好

扫码加管理

1
查看完整版本: 培恩青年医生第第八章颈源性头